吴中未,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21级本科生,获得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家级金奖、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国家级一等奖、“学创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。主持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并顺利结项。获得校三好学生、校优秀学生干部、校级优秀团员等各类荣誉称号10余次。获得综合素质奖、优秀成果奖、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十余项。保研至上海大学企业管理专业。
晨光初露时,他常是自习室里最早打开数据文档的人;星夜低垂处,他总在竞赛场白板前勾勒最后一组参数。吴中未以钻研为刃、以拼搏为翼、以奉献为笔,用“国家级金奖”刷新了校史。他用行动诠释着榜样的真谛——不是高悬云端的星辰,而是图书馆长明的灯火、团队协作时碰撞的火花。
一、以钻研为刃,勇闯科研难关
科研的道路布满荆棘,需要探索者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、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钻研精神。吴中未从2023年6月起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,聚焦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,通过收集大量数据,运用相关模型分析,找到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,并提出优化策略。最终,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并发表,项目也顺利完成结项。
此外,他结合自身实践与专业思考,利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电商与农业创业的协调关系,独立完成并发表论文1篇。吴中未在科研领域的专注与成果,也激励着同学们勇于探索学术前沿。
二、以拼搏为翼,驰骋竞赛赛场
学科竞赛是吴中未绽放光芒的重要舞台。作为团队核心,他始终坚信“协作才能出精品”,在各类赛事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思维。2023年10月,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决赛现场,他带领团队面对120支顶尖队伍的激烈竞争,创新性地提出“基于运输成本动态调整的定价估算模型”。为了验证模型可行性,他们在赛前两周进行了100余次模拟测算,每一个参数都经过反复推敲。决赛当天,他沉着应对评委提问,用精准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征服了评审团,最终以“国家级金奖”的成绩刷新学校在该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。
在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,他连续两年担任队长,带领团队从校级初赛一路杀进全国决赛。2022年决赛恰逢课程考试周,他白天备考,夜晚组织线上会议,针对市场饱和度过高的问题,创造性地提出“差异化产品策略”,通过细分消费群体、优化库存管理,使虚拟企业的利润率大幅提高,最终斩获国家级一等奖。三年来,他累计参与A类赛事6项、B类赛事4项,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、省级奖项6项,成为同学们眼中的“竞赛达人”。“竞赛教会我的不仅是输赢,更是面对压力时的冷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他在经验分享会上如是说。
三、以奉献为笔,书写实践篇章
实践是知识与社会接轨的桥梁,吴中未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。在担任团委调研部副部期间,他协助学院开展4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,同时负责审核大量大创报告,为学院实践活动的开展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作为企业模拟运营协会副会长,他组织培训沙盘类比赛活动,协助举办12场AB类学科竞赛,参与人次达7000余人。在大学生活的各个领域,吴中未都以坚定的信念、扎实的行动诠释着榜样的力量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他在实践中探索未知,在实践中突破自我,在实践中奉献成长,鼓舞着身边的同学积极进取,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站在保研至上海大学的新起点上,吴中未依然保持着谦逊与清醒:“大学三年的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‘功不唐捐’的含义。每一次熬夜写论文的坚持,每一次竞赛中团队的协作,每一次实习时的全力以赴,都在塑造着更强大的自己。”他的故事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平凡的坚守中彰显着榜样的力量——那是对知识的敬畏、对挑战的无畏、对责任的担当,更是对“追求卓越”的不懈追求。
在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里,吴中未的身影或许普通,但他用行动证明:所谓榜样,就是在自己的赛道上拼尽全力,用微光汇聚成照亮他人的火炬。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以他为标杆,在学术中求真、在竞赛中突破、在实践中成长,这便是“榜样的力量”最动人的注脚。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:“与其仰望星空,不如成为照亮星空的那束光。”在未来的道路上,相信他将继续以梦为马,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璀璨篇章。
(撰稿/摄影:工管学院;审核:叶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