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宣纸,承载千年文明;一场活动,点燃青春使命。4月23日,工商管理学院 联合校团委在北苑食堂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众力擎宣,纸韵长存——宣纸进校园”主题活动。活动以沉浸式宣纸知识竞答为核心,通过“竞答+科普+互动”三位一体模式,寓教于乐,解码宣纸“纸寿千年”的科学密码,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。
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殿堂,更是文化传承的沃土,本次活动是学校和学院响应国家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的创新实践,希望通过这次活动,让非遗技艺成为青年学生的“必修课”,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。为保障活动效果,学院提前一个月组建专项小组,完成题库整理、宣传物料制作及场地协调工作,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。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宣纸制作工艺展板,以图文形式展示捞纸、晒纸等关键工序,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观看。
活动现场,北苑食堂前的帐篷下人头攒动,学生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知识竞答。“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共有多少道核心工序?”“青檀皮主要产自中国哪个地区?”题库涵盖宣纸历史、工艺技法、文化应用、非遗保护四大板块,分为初、中、高三级难度。学院大二学生张悦完成答题后表示:“以前只知道宣纸是文房四宝之一,今天才了解每张纸都凝聚着百道工序的心血。”
据活动负责人介绍,知识竞答设计注重“破壁”与“升华”双重目标,既破除学生对非遗的认知隔阂,又引导其从“载体功能”延伸至“文明基因”的深层理解。活动当天共吸引800余名学生参与,发放宣纸文化手册500余份。活动发起人闫金霞表示,非遗传承需要代际接力,未来计划开设宣纸工坊、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,推动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校园生活。
青年学子在竞答中追问历史脉络,在签名墙上许下守护承诺,千年宣纸的文明基因正从泾县深山作坊向青春校园延伸。这场文化行动,不仅让千年宣纸技艺在校园具象化,更以“轻量化传播+深层次互动”的创新模式,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校园样本。
(撰稿:程钰丹 宋珊 方芳;审核:叶帆)